1)第89章 第一台试验车_我有一座电子工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9章第一台试验车

  “不得不说,这新能源汽车造起来就是比燃油车要省劲多了,动力系统不一样,动力总成也没那么麻烦,但是这…单电机后驱也不知道行不行。”

  “怕什么?咱们的永磁同步电机你又不是没做过实验,它可是有52匹马力、37kW最大功率、90N·m最大扭矩,拉不到900千克的小车完全够用!”

  莫少昆对自己的判断力很有信心,别看52匹马力连一台面包车都不如,但放在星汉mini上完全够用了,且单速变速箱在80km/h下加速也十分顺畅。

  电门踩到底,按照预估跑个110km/h也没太大问题,放在燃油车上这或许是个缺点,但放在星汉mini这种三门四座的微型车上,反而会觉得十分合适。

  需要那么快的加速性能吗?在有限的成本上尽可能让星汉mini变得更“全能”且有“突出点”,这才是关键所在。

  就算没有一些燃油车企的这波助攻,莫少昆等人也会尽可能在这个月完成星汉mini的试验车组装,说是试验车,实际上已经和成品车差不多了。

  冲压机、机器人焊工、机器人喷漆车间、汽车工人…该有的东西全都有了,绝大部分都是莫少昆从一些车企直接搬过来的,所以进度才能这么快。

  据他所说,华亚集团董事长莫长明,也就是他老爹在90年代的时候经历过第一次汽车引进,当时引进的品牌是大众,同时莫长明也萌生了造车想法。

  只可惜华亚集团的发展模式不可能下场搞汽车,但在玩车这方面,有其父必有其子,莫长明就是玩车的高手,莫少昆在小耳濡目染下也玩了起来。

  华亚集团不造车,但它旗下的华亚控股却投资了众多汽车厂商,占比虽然不高,但加起来的影响力却相当可观,想搞一批先进设备并不是什么难事。

  陈子凡也乐于见到这种情况,直接省了他不少工夫,而且之后还可以通过【解析山寨】和【合成创造】把每个工厂的机器设备全升级到一个新水准。

  关于星汉mini的工作进度他在意识里的【星尘科技】就能看到,等试验车造出来他会过去,但现在他还得先把长河芯片工程的一些细节问题解决掉。

  首先便是将星尘工厂原本的芯片项目组重组了一下,更名为长河项目组,一共有269人,但这么些人肯定不够,还需要继续招募更多的芯片工程师。

  有【星尘科技】在,不管招募的工程师是否抱有其他目的,陈子凡都不担心,【星尘科技】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让他们对星尘科技产生信赖。

  况且真正的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陈子凡手里,长河项目组中每个人负责的工作内容也非常细致,项目组中的每个小组产生的日常关联性也没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