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2章 用非正常的手段离开_胜诉才是正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集有关此事件的背景材料。

  这绝对不容易。

  两国地理上就隔着太平洋,更遑论那道巨大的铁幕。

  但苏联当局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在1970年时忽然批准了一大批其境内的犹太人去以色列,有几个被告的配偶和子女已经在中东故地定居。

  这让事情好办不少,爱德华大笔一挥,手下人等直飞耶路撒冷,采集了大量信息,然后对这些原始信息归集整理,加上搜集苏联的报纸和政府公报,整件事情开始慢慢清晰起来。

  事情要从1969年说起。

  正当全美的大学纷纷陷入左派赤色学潮的时候,苏联这边倒是一片太平,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实行的政策,使得庞大的红色帝国慢慢的维持这原有轨道继续前进。

  社会矛盾逐渐被按下去,帝国看起来比之前要稳定的多。

  但这也只是表面现象而已。

  42岁的马克·迪姆西茨,列宁格勒的一名普通的机械工程师。

  从小他就梦想成为一名飞行员,但却始终不能如愿以偿。

  虽然他功课过硬,政治上也要求上进-入党了,但苏联的国有经济体制是非常非常不鼓励个人横生枝节发展的。

  既然你成为一名机械工程师,那么就从大学毕业干到退休吧,至于飞行员什么的……不用去想了。。

  当然,由于其犹太人的特殊身份多少也扼杀了他的转行梦想-在这个时期,表面上不说,但实际上犹太人除了米高扬等少数外,大部分被视为不甚可靠者。

  在列宁格勒他认识了38岁的普特曼,后者既是律师,又是工程师,还是列宁格勒犹太人社团的领导人,主要负责在社团活动中讲授犹太历史、语言和文化课。

  迪姆西茨一直想移民到以色列去,他觉得在那儿能实现自己的飞行员梦想。

  但是苏联政府就是不批准他的申请。

  同样普特曼也想移民去以色列,同样他的申请也被打回。

  与他们命运相同的还有几百名犹太人,都递交了护照申请,都遭到拒绝。

  这些犹太人被人通称为“不准离境者”。

  绝望的迪姆西茨开始谋划一系列看起来就非常不靠谱的轻率的逃离苏联计划。

  一开始他想制做一只热气球或是滑翔机用来飞越边界,为此他多次去边界实地考察,发觉可能自己刚升空就会被防空火力凌空打出渣。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让他觉得劫持一架图-124民航机飞越国境更为现实。

  这是一种以图16中程轰炸机为原型改进的客机,载员40-80人,飞行航程约2000公里。

  从不容易被击落的角度来说,图124确实比热气球靠谱,但其他方面,在爱德华看来那还不如热气球呢……

  劫机,这是高难度的犯罪行为,虽然这个时期,全球国家和航空公司的安检都不甚严格,可毕竟是劫机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