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六章 工业区_全宇宙最后一个人类幼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加工厂制造,人们不得不再度启用3D打印机将其打印了出来。

  它们的性能、质量相比起地球上所建造的都有不小的差距。毕竟加工精度完全无法达到地球上的水平,但将就着也可以用了。坏了再造就是。

  它们的动力来源也当然不是汽油,也不是托林——只要有足够的氧气,托林也是较为高效的可燃物,并且在塞德娜星上储量极其丰富,随处可见,从理论上,它们也具备驱动机械作业的能力。

  但赵长星经过综合考虑,认为造一台托林发动机的技术要求还是太高了一些,最终否定了这个计划,转而采取电能。

  于是人们不得不在采矿厂这里专门建造了一处充电站供车辆们使用。

  采矿厂完工之后,钢铁厂终于有了充足的矿石供应,可以以每天产出126吨各型号钢材的产量进行生产了。

  下一步要建造的是金属铸造与加工厂。不过在开始建造之前,赵长星带着成年人们首先回了一趟火种号飞船,专门迎接了新一批,第四代人类的诞生。

  这一批婴儿足足有100个,达到了火种号飞船同一批次诞生婴儿的上限。因为数量太多的缘故,留守在火种号飞船里的两个成年人很显然忙不过来——事实上,照顾第三代的60个孩子就足够他们头疼了。

  赵长星亲自上阵,与人们忙碌了四天时间,终于将100个婴儿全都顺利接生了出来,并安置在了保温箱里。

  此刻,人类文明的人口数量再创新高,前所未有的到达了205个。

  将处于孕早期,已无法参与工业区建造工程的三个女性,以及四名健康女性留在火种号飞船协助机器人阿姨照料这100名婴儿,赵长星带着剩下的人匆匆离开,再度开始了工业区的建设。

  此刻,参与工业区建设的人已经降低到了26个。

  金属铸造与加工厂具备与采矿厂、钢铁厂、化工厂俱都不同的意义。最主要的因素是,金属铸造与加工厂更接近于应用层面,它是直面人们的生活需求的,可以直接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各项产品。相比起来,采矿厂也好,化工厂钢铁厂也好,更像是它的原材料供应者。

  它必须要可以生产出许许多多种的产品,小到一枚螺钉,大到一台太空车,都必须要具备生产的能力。虽然它可以生产的产品种类越多,就意味着它生产单个产品的效率越低,但在现阶段,人们却必须要这样安排。

  金属铸造与加工厂占地足足有4000平米,是四个工厂之中面积最大的。这也耗费了人们更多的时间——尤其是现在参与建造工作的人减少了一些,耗费的时间就更长了。

  它的建设,足足占去了人们一年多的时间。这还是在原材料几乎充足,且有了多台机械作为辅助的前提之下。如果放在以前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