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7章:呐,这个就叫专业_我真不是山野大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物修复,是一项极其专业的工作,需要具有多门学术知识,并且掌握物品当时的制作工艺,制作流程。

  由于缺乏相关的职业标准和培养机制的不健全,华夏目前的文物修复师们,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

  加上平行世界,传承方面的缺失,所以修复师和考古专家们的水平,相比原世界有些距离。

  截至2022年,全国仅有在职文物修复师1200人,严重的人手不足。

  根据先来后到原则,刘主任他们考古队,现场挖出的破损文物,可能需要排很久的队,才轮得到修复。

  这还不保证,师傅手艺是否到位。如果修复师对古蜀文化钻研不足,那么他修出来的文物,必定有着瑕疵。

  当然,考古队也可以试着自己修复。但效果嘛,不太好说。毕竟隔行如隔山,别看都是文物相关,但工种不同,有时会差十万八千里……

  “李先生,刚才您说能帮上点忙?具体怎么帮哦?”杜海棠认真脸的问道。

  如果是一位路人,说这些话,那杜海棠睬都不会理睬。但对方是李子夜,有头有脸的人物,可不会像路人那样随便乱说。

  杜海棠的这一问题,也让周围的考古队员们,侧耳聆听。

  在场众人,好歹都是有特定身份的。无论总-台也好,考古队也罢,谁都不会胡乱口嗨。

  所以考古队员们一边清理现场,一边暗中观察。想看看这位传统文化的名人,究竟有多深的造诣。

  这时的李子夜,也不废话。只见他来到一处破损严重的铜壶前,而后音色淡淡的说道,“这铜壶上的纹路,是巴蜀的水陆攻战纹。”

  “铜壶上的纹路,采用的是‘嵌错’工艺,结构十分严谨。壶身有三圈纹饰,将整体分为四层……”

  “除了镌刻繁复而精致的花纹外,壶身上还刻有类似天象与自然的‘巴蜀符文’。”

  李子夜掷地有声的说着,他的每个字、每个音都无比清晰。传到杜海棠和考古队员耳里,不说震耳发聩,至少也发人深醒!

  周围的考古队员们,竖起耳朵的听着李子夜叙述。

  他们虽然也知道古蜀,也了解大致的情况。但像李子夜这样,如数家珍的侃侃而谈,并且连许多细节,都讲得头头是道,深入浅出……

  考古队员们自认有些难度。

  光凭这点,就能看出李子夜对古蜀文化的了解,有多深刻!

  “小伙子,你…是怎么对古蜀传承,这么了解的?”不远处的刘主任,表情带着惊讶的朝李子夜走来。

  在他眼中,跟前的男子年纪轻轻,居然对巴蜀出土的文物,如此懂行!感觉就像是从古蜀穿越到现代的一样…

  “哦,我有一位老师,他传授给我这些知识的。”李子夜如是说道。

  “你的那位老师,能否透露一下他尊姓大名?”刘主任推了推眼镜,他很想知道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