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章:竹舟所至与清逢_我真不是山野大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子夜和妹妹走在林中,感受着这份宁静。他们周遭的大毛竹有很多,但符合李子夜要求的却很少。他身怀绝技,对于竹子的理解也不一样。

  兄妹两一直到走到林子深处,才找到一颗完美符合的大毛竹,又直又粗又绿……

  “好家伙,总算找到你了。”

  李子夜拿出柴刀,而后找好角度。接着他趁毛竹不注意,挥起柴刀就朝它的根部劈去。

  “咔!咔!咔!咔!”

  砍竹的声音,在林间回荡。

  不一会儿功夫,这根完美的竹漂就被李子夜砍倒,并且拖回了家。

  路上,李子夜还顺手劈了一根细竹作浆。

  竹漂的制作工艺,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李子夜先把周围的毛刺都清理干净。然后仔细检查竹竿的每处细节。

  他以八米为限,截取毛竹的中段部分。而后开始打磨,让每一节竹子都保持圆润状态。遇到稍显弯曲的部分,李子夜会反复矫正,直到满意为止。

  别小看他这番操作,高手和超高手之间的区别,其实就在这里。细节决定成败。

  打磨完后,把毛竹放置在通风处自然风干。时间不宜过长,三到四天即可。顺手劈下的细竹,也同样操作,风干四天左右就可以拿来做浆。

  相比于独竹漂的工艺流程来,它最难的莫过于水上实操了。操作得好,那画面是“一苇渡江”的仙侠气息。

  操作不好,要么摔个苟啃泥,要么七扭八扭的像喜剧演员。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风和日丽的上午,李子夜身穿白色儒衣,带着他的翠绿竹漂来到江边。

  碧绿色的江水,把临空飞过的鸟儿映照得更加洁白。使得山色的倒影,也绿意盎然……

  李子夜的这幅行头,使得村里的邻居们纷纷被吸引。老老少少一大群人跟着他一起来到江边。

  由于独竹漂属于小众非遗文化,再加上地域等方面的原因,许多村民还是头一次见到如此新奇的场面。

  特别是那些留守的小娃娃们,一个个都睁大眼睛,目不转睛的看着。

  “爷爷,爷爷!子夜哥哥这是要干嘛呀?不会是拿竹子过江吧?”一位小娃,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他的疑问,也是在场不少人都疑惑的。他们一会儿望着竹漂,一会儿又望望李子夜。同时心里也悄悄替他捏一把汗。

  毕竟乘竹子渡江,这可真是艺高人胆大呀!万一遇到什么风浪,人翻了咋办呀……

  正当村民们关注着后续,只见这时,李子夜缓缓把竹漂横推入水中。

  接着在竹竿趋于平稳时,仅见他看准时机,轻轻一跃。然后便身轻如燕的站在竹漂上。

  整个动作轻松自然,一气呵成,看得原本担心的村民们,忍不住拍手称快!

  “好!”

  “好啊!好!”

  李子夜用到手中竹浆,小心翼翼的平衡方向。他在众人的关注下,用竹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