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8章:当夏处之,凛若高秋_我真不是山野大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观赏和品尝。

  村里的大人们,很少见过这样的场景,脸上表情都一副新奇的模样。而村里的孩子们,就更加兴奋了,一个个都好像过节一样,兴高采烈的东看西看。

  由于小孩子的肠胃比较敏感,那些冷饮之类的美食,大人不允许他们吃太多。往往浅尝两口,就被一旁的家长,快速夺走……

  所以大部分的古法冰饮,都是大人们吃完的,小孩子只能嘴馋的望着。

  吃完冰沙,欣赏过冰凋,夏日的炎热也差不多被抹去。此刻的时间,已来到傍晚。

  虽然相比白天,温度低了不少。但从冰库走出去后,还是不免感到一丝燥热。

  可惜没有办法,地窖只是暂时躲避酷暑的去处。不能一直待在里面不走,否则要留下病根。

  当村民们吃过晚饭,一个个又都感觉到烦热,于是想要出门乘凉。但他们又担心山里的蚊子,太过狠毒,咬的人身上满是蚊子包。

  万物皆有灵,唯独蚊子是真的恶心。

  为了给村里的老人们,解决这一困扰。其实李子夜早一开始,就在小溪边搭建了一座避暑纳凉的好去处,名叫“自雨亭”。

  这是一种乘凉的亭子,引山泉从亭檐流下,在四周形成一道水做的屏风。不但景物优美,环境舒适,而且颇有意境,让人感到凉爽惬意。

  自雨亭,最早出现在我国唐代的园林中,即水流从屋檐流出的亭。

  《唐语林》记有:“天宝中,御史大夫王鉷太平坊宅有自雨亭,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

  这是古代以人工引水取凉之作。可能是受通西域后文化技术交流的影响。

  要说古人还真是脑洞大开,早在数千年前就发明了这么有创意的设计。恐怕它应该是最早的水冷技术了吧……

  李子夜把村民们带到小溪边,呈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座古朴简单的凉亭。

  只不过该凉亭的面积,有一点大。形状是长方的那种,可以容纳少说20人乘凉,就算盖张席子躺里面,也足够场地。

  凉亭边上,有一座水风车。轮盘上,还帮着偌大的木扇。小溪的流水,推动风车旋转,带动轮盘上的木扇,给凉亭里的人们扇风。

  与此同时,水风车也会不断的承载水流,浇灌在凉亭顶部。

  一轮一轮的清水,就这样连绵不绝的给凉亭降着温。除去这夏日里的炎热,又能保持空气新鲜。

  偶尔有倒霉的河虾、小鱼,不小心闯入风车。然后被无情地抛到半空,重新滑落进溪水里。不知道的,还以为它们在玩滑滑梯……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