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新的运输线路_燃烧的莫斯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桥吗?”

  对于我的这个问题,马利宁踌躇地说:“由于没有足够的架桥器材,所以要想再架设可供坦克、大炮和卡车通行的浮桥,是基本不可能的。”

  他的话音刚落,我就急匆匆地问:“那让步兵通行的桥梁呢?”

  “步兵通行的桥梁,倒没问题。”马利宁有些疑惑地问:“丽达,如果我们的技术装备不能过河,就算我们调再多的步兵过河,所起的作用也有限啊。”

  “近卫第八集团军防御的马格努谢夫登陆场,每天都在进行激烈的战斗,负伤的指战员一定不少,我们要想办法把伤员尽快撤下来,争取让他们早日康复能重返战场。”我向马利宁解释说:“我之所以准备再架浮桥,就是为了更快地将伤员从对岸运回来。”

  “可是新浮桥如果不能通行车辆的话,我们该如何把伤员运过来?”捷列金不解地问道。

  “很简单,用人把伤员抬过来。”我指着地图对马利宁和捷列金说道:“西岸准备后送的伤员,由救护车送到维斯瓦河边,等在这里的担架员把伤员从浮桥上抬过来,抬上停在东岸的救护车。你们看这样行吗?”

  听我说完后,马利宁和捷列金两人合计一下,随后同时点头说:“这是好办法,只要救护车不再过桥,那么浮桥的运输压力就能大大减轻,以便我们能将更多的物资运过去。”

  我心里核计了一下,觉得就算这样做,还是无法解决浮桥通行能力有限的问题。因为不光要从东岸往西岸运物资,那些卸完货的卡车,还要从河西开回来,这样每天能从东岸到西岸的坦克、火炮数量就会非常有限。要想加快西岸的物资囤积数量和集结更多的技术装备,还要另外想办法。

  我坐在桌边,盯着地图看了半天,心里觉得再架可供坦克和车辆通行的浮桥,已没有任何可能,我们目前严重缺乏架桥的器材,况且就算架上了,在德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下,也会在顷刻间灰飞烟灭。

  马利宁见我盯着地图发呆,便小心的问:“丽达,你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吗?”

  我轻轻地摇了摇头,表示自己还没有想出好办法。

  就在这时,忽然听到捷列金轻轻地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能想的办法都想过了,但效果似乎都不明显,除非让我们的卡车插上翅膀飞过去,这样就能保证对岸所需的物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捷列金的话顿时让我打开了新的思路:对啊,既然陆路走不通,我们可以考虑空运的途径啊。想到这里,我连忙抓起桌上的电话,给空军指挥部拨去了电话,听到波雷宁的声音后,我立即问道:“将军同志,我想问问,在您的部队有多少运输机?”

  “有20架美国援助的C46型运输机。”波雷宁说完这话后,好奇地问:“副司令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