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2章 好诗、好湿(求订阅)_宋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内而外,由亲至疏”,对于绝大多数朝臣来说,也只知道这八个字的大方赂,只有少数几个各衙首官了解完整的计划。

  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长远计划,有点类似于后世的五年计划。

  涵盖军事、民生、外交、经济、生产和各类研发等所有方面。

  而最先动起来的,也是大庆殿议会那七天之中,最忙的一个部门——户部。

  户部侍郎曹庆熏没说累死,也起码去了半条命。

  户部这边主抓民生、户籍,是整个大方略的第一步。也就由内而外的“内”,更是这两年成败重要的一环。

  曹庆熏几乎是一吸不停,把官员打发回家之后,马上与两个户部员外郎,还有工部侍郎王仲林凑到一块,翻出新崖山城的城建图纸,聚首详谈。

  “没地方了啊!”王仲林眉头不展,“你看哪有地方?城里已经塞满了,一点空处都挤不出来。”

  曹庆熏则道:“没地方就拆,就要!官家下的死令,半月之内,必须把养济院、济医堂、济老院、官学,全部落实到位。”

  曹庆熏所说的这些都是民生设施,也就是宋代的社会福利。

  养济院,等同于后世的孤儿院和幼儿园。

  两宋时期,工商业空前发展,又不似明清两朝,提倡女子足不出户,所以大宋城民出现了很多“双职工”家庭。无论男妇,皆在外做工,贴补家用。

  有条件的,自是雇佣使女在家中照顾老人小孩。

  次之,则在街邻之中寻共用使户,几家或十几家一起将幼儿托管于一户,按月给钱。

  说白了,就是后世的保姆和私人托儿所。

  如果连私人托儿所都雇不起,那就只能指望官府的福利机构——养济院了。

  不得不说,两宋窝囊是窝囊了点,但民间福利做的还是很到位的。

  州府大城由官府出资赡养孤寡,也接收贫户幼儿一并照料,使得贫户不用单独腾出一个劳力累于家务。

  至于济医堂和济老院,和养济院差不多,一个是官办医疗,一个是敬老院。

  虽然做不到后世那般完备,可起码聊胜于无。对宋代的民生稳定,以及工商业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事实上,南北两宋都被外族打的抬不起头来,可是百姓却依旧拥戴赵氏,不忘旧国,靖康如此,崖山之难亦如此。

  很大原因就是,两宋如果横向对比各朝各代,对老百姓真的还不错。至少在封建王朝,算是排在前列的了。

  这其中,官办的免费托儿、免费医疗、养老,甚至官办的免费教育,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这些公共福利,一直沿用到中原败亡。

  到了扶桑之后,没有继续这些福利,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扶桑大宋本质上,就是全民统战、统工的军管制度,根本就没有按照一个正常的国家来发展。

  从住房到个人分工,皆由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