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7章 农学大师王祯_宋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相公们看来,赵维给了阿老瓦丁2000斤黄金,无疑是“千斤买马骨”的行为。

  加上承诺只留这些匠人五年,自然有人愿意利用这五年赚取一笔不小的财富。

  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金钱的威力自然很大,可以撬动匠人们内心的坚持。

  但赵维这一番作为,真正的杀手锏其实是他给了这些匠人,或者说,给这个时代的科研工作者极大的自由。

  没错,这是在元朝体系下,忽必烈也给不了他们的东西。

  打个比方,阿老瓦丁所学的,相当于后世的机械工程学,而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学着怎么造回回砲。是时事所需,才开始向军工方向发展。

  而忽必烈需要他的,也正是军械的改良可制造。

  他的荣誉来自回回砲,所以他在元朝也只能造回回砲。

  像他说的,想写书,把自己总结出来的机括力学知识传下去,元朝是不会允许的。

  也就是说,元朝之所以对他优待,只是因为他可以造砲。

  再比如,刘德柔。

  人家是个道士,痴迷丹术,配个黑火药只是顺带手,志向比这远大的多。

  可是,黑火药才是元人需要的,所以他只能当个配黑火药的工匠。

  但是,到了赵维这里,就完全不一样了。

  给你足够的空间和自主性,想干什么完全由着兴趣来。

  不是赵维不需要这些实用的东西,而是他比这个时代的人更知道,任何伟大的成就背后,除了利益,兴趣才是最好的原动力。

  而技术的发展,正需要这些有兴趣的人来完善基础科学打下基石。

  致知院不是一个工坊,而是一个研究院。

  用金钱榨干他们已经成熟的技术,再用兴趣来牵引这些当世顶尖人才完成更大的成就。

  而且,成果马上显现了出来,给了赵维一个大大的惊喜。

  事情是这样的。

  致知院成立之后,绝大多数的院内匠人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就确定了十几个新项目。

  再加上赵友钦、黄道婆、邓牧等亲宋科学家的加入,赵维的这个科学院立时就红火起来。

  当然也不排除少数的被撸来的人不太配合,至今还不愿为赵维效力。

  这其中,就有一个北地汉人小老头儿,极不配合。

  可是,赵维现在没时间管这些人。因为钓鱼城现在首要之务便是耕种,要立刻推广土豆种植,一刻都耽误不得。

  而了解如何播种土豆的人本就不多,赵维都要亲自下地,教农户怎么切芽,怎么播种。

  开始赵维还没在意,可是时间长了,他发现每每他下地教导农户之时,都有一个穿着文人长袍的小老头儿在远远地看着。

  一次两次还好,天天如此,却是让赵维很是疑惑。

  有一天,实在忍不住,中途过去一问,结果老头儿第一句话就把赵维惊着了!

  “你这么种不行,糟践东西。”

  “..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