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2章 坦诚相见_宋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必烈看的。

  那么问题来了,他为什么那么在意忽必烈呢?

  因为他的日子,一点不比赵维好过。

  一切的根源在于——削藩。

  没错,所谓削藩,说白了就是削弱割据地方的诸王权利,向中央集中,各朝各代都这么干。

  忽必烈也面临这个问题,老爷子老了,帝国的战略重心也在向东转移,再加上给太子将来登基铺路。

  拥兵数十万的安西王府,怎么能不让忽必烈忌惮?自然要想方设法的削弱安西王的势力。

  可是,权力一但走到安西王府这个地步,是没法回头的。

  各方的利益交织在一块儿,阿难答就算想听老爷子的话放权,他手底下的人也不答应。

  所以,这就是矛盾所在。

  此次自大本营开城回京,阿难答面临的问题更多,更凶险。

  首先是攻打东瀛。

  忽必烈自各地调兵六十万,那你知道这其中有安西王府多少兵吗?

  将近二十万。也就是说,三分之一出自安西王府。

  随后,忽必烈又让阿难答上呈开城屯田所的历年收支。就是要要看账,要把安西王府的底细查清楚。

  而且这些阳谋,是臣子的本分,阿难答无法拒绝。

  可是,长此以往,后果就是被老爷子一点点的蚕食掉,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甚至可以预见,他这个安西王的未来,除了死路,没有生路。

  阿难答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至于怎么反抗,总不会是起兵造反吧?那不是求生路,而是求速死。

  老爷子什么能力,阿难答还是清楚的,不敢动这个念想。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保住陕川两个行省的“行枢密院”。

  如果行枢密院被撤了,那安西王府就彻底失去了兵权,和等死没区别了。

  以上是前提,也是阿难答面临的窘境。

  回过头来,接着说赵维。

  那天赵维两句话把阿难答顶了回去,临走还来了一句,“我知道殿下的心意。”

  什么心意?

  是要回黛西娅的心意?还是演戏给忽必烈的心意?

  只这一句话,阿难答就明白了,赵维不是个纨绔,他比绝大多数人都厉害得多。

  那么问题又来了,他能藏这么久,为什么偏偏对他阿难答露了底呢?说明他有底气。

  要么不怕阿难答知道太多,要么就是他有让阿难答闭嘴的本钱。

  这些天,阿难答一直在想怎么面对赵维,什么时候再去见赵维一面,把窗户纸捅破。

  可是,让他意外的是,赵维没等他去,而是自己来了。

  再然后,阿难答门前相迎,赵维坦然受之。阿难答有意无意地称他是大宋宁王,他居然还是坦然受之。

  这一切,都进一步的说明那个问题。

  要么他不在乎,要么他有让阿难答闭嘴的本钱。

  而且,是大本钱!

  但是,阿难答还是想错了,赵维提出来的第一个筹码,居然是李德辉!

  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

  “宁王殿下还是把话说明白吧,为什么要调走李德辉?”

  赵维一笑,“看来,殿下还是信不过维啊!难道殿下不知道,李德辉一走,四川诸夷将永无宁日吗?”

  李德辉其人,在四川的作用就像一根定海神针。经营十数年,劝降钓鱼城王立,招安西南诸夷。

  像是罗氏鬼国、僰人等少数民族,除了李德辉本人,谁去了都不好使。

  连与元军抗争了几十年的夔州,也就是重庆人,对元臣李德辉都是抱有敬仰的。

  此时,阿难答皱起眉头,他也明白李德辉一走,四川无宁日,诸夷反叛几乎可以预见。

  到那时,忽必烈起码没有裁撤四川行枢密院的理由,可以为他争取到很大的空间。

  但是,阿难答是真的不舍得啊!

  李德辉是大才,送走了,再想找一个这么得力的臣子,却是难了。

  “殿下!”赵维的声音传来,也击碎了阿难答心中的最后一点挣扎。

  “如果我再加一条,保李德辉去东瀛,殿下觉得可以吗?”

  “!!!”阿难答眼神渐亮。

  “一言为定!”

  ,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