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章 精魄为核,神元大周天_八爪南宫《蒹葭络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烟。

  孟一苇轻咦一声,手指用力,就将“露珠”捏碎。可冰屑和蓝液并没有散落,冰屑化为无形,蓝液则完全变成烟气,转瞬即消散在他的指尖。

  “两分元气,八分神识?”孟一苇心中微微思索。刚才被捏碎的露珠,并没有消失。而是直接被孟一苇的识海吸入体内。进入

  身体后,这股本源之力便分成两股,小部分向下进入气海,绝大部分则向上进入识海。

  孟一苇可以分得清楚,进入他气海的,应该就是那层薄薄冰壳,而汇入识海的,则是露珠里面的蓝色水烟。

  如此便明了了,冰壳便是元气所化,蓝色水烟则是神识所化。只是元气和神识的比例有些悬殊。就孟一苇初步感知,组成这座彤阳山的天地本源中,神识之力占了八分,而元气则只占了两分。

  如果说彤阳山由本源所化带给孟一苇震撼,那么其中神识和元气含量悬殊,则让孟一苇困惑。

  天地本源,是精魄、元气和神识的统称。

  其中精魄只存在于生物体内,是形成生命躯体的内核。

  元气则无处不在,山石花草,风火雷电,都可以看成是元气的聚化和分离。凡人修行到一定程度,体内的元气被不断压缩提炼,就能在腹中开辟气海。一旦形成气海,不但吸收体外元气的速度会加快,而且可以调动一定区域内的天地元气,施展各式神通。

  简单来讲,精魄在于自身,元气含于天地,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本源之力,也因此被世间学者研究的较为透彻,几千年来甚至产生了很多不同流派。其中,最为世人信服的就是诞生于一千年前的“周天核心论”。

  “周天核心论”认为,自从鸿蒙开辟之始,天地间的元气总量就是不便的,变的只是元气的形态。就像冰化成水,水变成气,气变成云,云聚成雷,虽然形态不同,但是其实源头都是那块“冰”,更准确的说,源头是组成冰的那些元气。

  由此,人们推断,元气总量不变,但却在不停循环转换。而循环就是“圆”,学者便取“周天,圆也,气路行径”之意,称这种元气的循环转换为“周天”。更有甚者认为,正是元气“周天”创造了这个世界。

  有了世界,便要有生灵。元气既然是创造世界的根本,生灵当然也是由元气组成。但是从生灵诞生开始,直到到死亡,组成躯体的这些元气,便不再被动的服从于周天规则。因为它们的首要任务,已经从幻化天地万象,变成了维持生命存在下去。

  学者们认为,让那些组成生灵的元气,去主动抗拒周天规则的源因,是生灵体内演化出了一个特殊的“内核”,有了这个“内核”,元气便从游离变成团聚,并去主动维持这种状态。这个内核就是精魄。

  精魄的存在,让生灵与石头等死物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