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0.文康三年_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然后不知怎么回事,把砚台给弄到桌子底下碎了,朱文基吓的立刻站远远的,以为又要挨骂。

  “殿下,奴婢来。”

  “你不用管。”

  朱雄英捡起砚台碎块擦掉墨汁,看了眼朱文基,抱起他道:“你今日墨磨学的很好,爹觉得你很厉害。

  不过磨墨时,小孩子需要扶着砚台,不然容易掉下桌去,明日你还继续磨墨。”

  父子两人躺在床上,朱雄英看着旁边小小的脑袋道:“你皇爷爷都教你什么。”

  “仁义礼智信,四书五经……”

  朱雄英:“仁慈有屁用,能帮你治理天下吗。你认识稻谷和韭菜吗,今后爹教你别的。”

  这两年大明北方,已经度过了休养生息,北方的粮食与产业虽然不如江南兴盛,但可以吃饱饭。

  南方各府则是因为冬季大棚以及朱橚亲自力推的缘故,开始出现粮食过剩的现象。

  特别是浙江,江苏沿海,百姓对于海洋也开始学着利用,等过几年简易水泥全面推广,修些类似秦直道的,帮他们把海类制品运到北方边境。

  几年前改革商税,这几年商业经营的模式也在慢慢增新,但同样民间的市场却很混乱,对于经济调控,需要完整可行的制度。

  同时,龙江船厂因为近几年朱雄英大力支持,船只过剩,他便在海图上圈出制裁两个地方。

  台湾,吕宋,琉球。

  等彻底打败倭寇,就开始建一条通往台湾和琉球的客船,将大明江南多出来的百姓移民过去。

  只要汉人的比例增加越多,到那时这个地区就趋于平定。

  这两年,给百姓发行的民刊月册也因为说书人的口口相传,竟然有很多人当成了茶余饭后的习惯,每日必听。

  就是读书上学还需要提高,是倭寇后要考虑的,但是这个计划,需要十几年甚至百年完成,一朝一夕做不了。

  文康三年即将结束,征倭大军也该凯旋归来了。

  朱雄英除了大明,还有一件事就是教导长子朱文基,他的皇位肯定是坐定了。

  自从登基后,朱标身体也就属于后世的亚健康,对于女子更是很少,琉球使臣上次献女子。

  朱标倒是接受了,但是孩子是不可能有孩子的,就算有,天下谁能和朱雄英抢皇位。

  对于嫡长子,朱雄英倒是有些很遗憾,但是也有庆幸。

  庆幸是,有这个制度,如果牢牢贯彻下去,出现越位的情况会很少。

  但是,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他比较中意二子朱文墉,虽然年纪很小,但是十分可以调教。

  朱文基一身坏毛病,若是可以调教出来,也可以接着自己的大业继续执行下去。

  朱雄英心中清楚,工业化他这几十年就别想了,能够打好基础搞个雏形就不错了。

  所以他把目标放在,修路,普及学堂读书,完整的商法,粮食,甚至是火器,以及殖民,万国来朝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