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产生(第二更)_战国赵为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脆自己上阵了。

  毕竟现在的赵丹完全和历史上的任何一个赵国君王不同,无论是威望还是权力都达到了顶峰,完全不是臣子们所能够制衡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丹有足够的自信赤膊上阵,以保证这项提议通过的可能性。

  单单看到如今大殿之中众臣们脸上的纠结,赵丹就很清楚这项提议对他们造成多么大的心理压力了。

  毕竟本来好好的终身制相邦现在搞得只能够干五年,这换谁都不情愿啊。

  于是赵丹咳嗽一声,继续说道:“当然了,寡人还觉得,这相邦之位乃是对于国家极其重要的位置,所以若是一旦任命了相邦,那么除非相邦确实犯下了重大过错,否则的话寡人也无权轻易撤换,必须要得到龙台众臣的一致支持才可。不知道诸卿以为如何?”

  君权和相权从来都是对立的,但是赵丹也很清楚,自己绝对不能够把相权压迫得太很,甚至剥夺相权。

  原因很简单,国君们需要相邦。

  就以废除了宰相的明朝而言,朱元璋才刚死,然后建文帝马上就搞了一个换皮的内阁,造反成功的朱棣也没有取消内阁制。

  为何?因为皇帝也是人,也就只有朱元璋这种精力过人的超级怪胎才能够常年独自处理一大堆繁重事务并且以此为乐,而他的子孙们根本就受不了这么多的事务,必须要有丞相来帮助皇帝分担这些事情。

  既然如此,那么相权肯定是要限制的,但也不能够让相邦毫无作用。

  相邦不能够轻易撤换,就是一种对相邦权力的保证。

  只有皇帝也不能够轻易的撤换相邦,才能够让相邦在某些国家大事上坚持己见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不是完全沦为皇帝的应声虫。

  总的来说,这也算是打一棒喂一个枣子。

  像制度这种东西,一般来说开国的时候是最容易确立的,因为这个时候开国君主的权威是最大的、通常都属于一言九鼎的那种。

  到了中期后期,再想要做制度上的变革,就会遭遇到既得利益者们的群起反对,只要变法者再稍微的行差踏错一点,那么基本上就只能以失败而告终了。

  这就是为什么赵丹要找机会进行这些变动和发展的结果,总得为了子孙后代考虑不是?

  赵丹的这个保证看上去似乎起到了作用,几名有希望竞争相邦之位的赵国重臣们脸色顿时就又好了不少。

  就在这个时候,李牧突然开口道:“臣完全赞同大王的意见。”

  对于李牧来说,反正自己也不可能当这个相邦,所以五年就五年吧,也要不了什么紧。

  吕不韦一个激灵,忙道:“臣也同样赞同!”

  吕不韦也想起来了,如果这样的话,等到五年之后,自己的机会不就来了?

  郑朱沉吟片刻,又看了一眼虞信,也道:“臣,并无意见。”

  对于郑朱来说,他也是知道自己的希望不大,能当上相邦就是最好的结果,五年就五年吧,也不是不能接受。再说了,万一没当上,五年之后卷土重来也来得及啊。

  接下来,就是接二连三的赞同之声。

  最后一个开口的人是虞信:“臣同样也没有意见。”

  赵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道:“既然如此,那么就依照平原君生前所荐,以虞卿为新相邦,立刻生效!”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