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四章 明月几时有_武庙至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着义气风发,高歌而唱的郦食其,张靓对异界大秦的文人风骨和气节有了更深的理解。

  大秦这个时代,民众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读书人的地位还是很高,文人风骨和气节就看得更重。

  风骨和气节,某种意义上,就是文人的脸面和生命。

  相比之下,转世之前的那个时代,文人的风骨气节什么的,就都是奢侈品了,随着教育的普及,尤其是随着自媒体的诞生,是人都识字,作者遍地走。

  自拍直播,让作者平民化。

  网文写作,让作者世俗化。

  作者作家失去了神秘感,不再神圣,读者成为了上帝。风骨和气节,已经不如月票和推荐票来得实在。

  前世,张靓就看过一个名叫博耀的作者所写的网文《九炼归仙》、《大夏纪》,就这作者吧,写书就写书,还喜欢经常打滚求票,风骨呢?气节呢!?

  至于吗?

  相比之下,异界大秦的文人风骨和气节,那是真的让张靓很有触动。

  当然,此时此刻,这文人风骨和气节也给张靓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篇《爱莲说》,让张靓对异界大秦的才气有了更多的理解。

  要想获得更多的才气,不仅仅需要作者对作品的理解,还需要更多的读者对作品产生共鸣。

  也就是,需要足够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跟创作环境有极大的关系。

  《爱莲说》之所以大获成功,之所以会有超乎张靓想象的才气,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异界大秦的特殊大环境,将本来地位就很高的《爱莲说》拔得更高。

  依次类推,张靓觉得,自己要想继续在这文会上写出作品,获得才气,那么,就必须得先造势。

  怎么造势,简单,需要酝酿和铺垫。

  需要一些垫脚石作品。

  也就是,必须有对比的作品存在。

  程华宁的文人风骨和气节,激起了儒生们的书生意气,连续好几首诗歌,这是对张靓的挑战的同时,也给张靓带来了更好的创作氛围。

  正所谓压力越大,出了好作品之后的反弹也就越大。

  郦食其高唱《月出》。

  司马欣这家伙风骨就是那样,虽然也有一作品,但不入流,还不如知耻后勇的余利基和岁寒于。

  这家伙性格之中就喜欢见风使舵,眼见已经难挡张良的浩荡大势,干脆放弃了挣扎和反抗,含笑表示,自己今日状态欠佳,所以,贻笑大方。

  李慕白乃是三大老文魁之首。

  如若不是出了张良这么个意外,他是夺魁呼声最高的选手。

  但说实话,真正遇见大场合之后,他的表现,却是不尽如人意,根本就比不上放荡不羁,豪迈的郦食其。

  李慕白写了一首《月山影》,张靓仅仅记住了一句“泰山峰前沙似雪兮,下邳城外月如霜……”

  这首,还算是不错,达到了出县的高度。

  但比之郦食其,弱了不止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