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章_梦里什么都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缓慢道:“怎么老看着我?”

  沈昼叶一个激灵:“……没、没什么。”

  陈啸之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又补充道:“——有事的话直接跟我说。”

  “真没啥,”沈昼叶含糊其辞:“我喝完了。”

  陈啸之嗯了一声,淡漠道:“碗放茶几上,一会儿我收拾就行。你到我这里来。”

  ……

  组会的要务,先是交流。

  一般理工医类的课题组的组会分为两种,一为工作进度组会,字面意义上的交流当期工作的进度;二为文献组会,组员与导师之间交流新锐文献。后者的形式一般会出现在人多的课题组中,要做ppt,相当折磨人。

  沈昼叶在国内时经常在组会前夜做文献ppt做到凌晨,有时甚至还要抢文献做,因为几个星期内数据与实验设计得好的好文章只有那么几篇,而垃圾文献没有讲的必要,所有的组员都在争抢。

  这就是大课题组的压力。

  ——但是陈教授的课题组,只有他们两个人。

  陈啸之孤狼惯了,初中时代如此,二十五岁的如今依然。

  博士毕业至今他只收了沈昼叶,没有收其他学生的打算。

  沈昼叶将自己在北京的期间做的所有工作都与陈啸之讲了一遍,在北京的时候他们忙于其他事务,尽管天天见面,聊的却都不是工作内容。

  陈啸之听的时候打断了沈昼叶数次,若有所思地问了几个相当细致的问题。

  那些问题里甚至没有任何指导的意味,有的只是纯粹的好奇,是属于学术的纯粹的辩论。

  ——与那场海啸前的模样,截然不同。

  那场海啸发生前,组会中陈啸之处在引领者的地位上,对沈昼叶所能提供的内容尽是不满,问题和指导总是带着引导的性质。他那时在教育沈昼叶科研究竟是什么,告诉她科学的本质,不耐烦的外表下是一个难以置信,又恨铁不成钢的老师。

  而如今,他们却不再像是师生,而是趋于平等的。

  我们现在的相处,像什么呢?沈昼叶在陈啸之沉思的间隙走了下神。

  「——像同事。」

  一个声音冥冥中答道。

  像co-workers,像合作人。像志同道合的友人。

  像同志。

  ……

  “……我们这些都建立在假设上,”

  陈啸之喝了口咖啡道:“用理论使其丰满起来。用实验与我们的理论证实,就是我们物理学者该做的事情。”

  沈昼叶点了点头:“明白。”

  然后沈昼叶哧地笑了起来,又问:“可是万一完全无法证实这一套理论,发现我们这段时间的努力毫无价值呢?”

  陈啸之漫不经心地往后一仰。

  “我们物理学家就会将它抛弃在一旁,”他说,“将我们的大脑从杂乱无章的错误中解放出来,转而去做其他的事情。”

  沈昼叶眉眼一弯:“……罗伯特·伍德?”

  昏暗的天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