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69章 抢李家的钱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别人眼红?

  现在连皇帝都眼红了。

  “朕赚钱比不过李超啊。”

  王太监心想,皇帝不会是想打劫李超吧,上次刚从李家折腾了近两千万啊。

  “朕很赞同李超说的一句话,朝廷是管理者,不应当直接干涉商业。之前朝廷把盐纳入专卖,一年能得盐务收入一千二百余万贯,按朝廷那边的报告,有望在三年内,将盐业收入提升到两千万贯。”

  “这个方式很好啊。朝廷不直接生产盐,也不卖盐,但朝廷管理。朕决定,把茶叶、糖、酒、瓷器、钢铁这些也按盐业管理方式来操作。以后商人要贩卖茶叶,需先向朝廷取得茶引,然后可以从事茶叶买卖,否则私自向茶农收购茶叶,就是违法。”

  李世民看着李超轻松的大把赚钱,早眼红了。

  朝廷的租庸调正税也好,两税法辅税也罢,对于茶酒糖这些都不太适用。哪怕是工商税这块,他也认为还是吃亏了。

  针对这几样商品,他认为应当如盐一样征重税。

  两千万斤茶叶,平均一斤茶叶征百文钱茶引钱,那就是两百万贯。

  “一年两百万贯茶引钱,你觉得高吗?”李世民问王太监。

  平均一斤茶叶一百文钱茶引钱,哪怕茶叶产量增加到五千万斤,一斤也得四十文茶引钱,凭白增加这么多,自然是贵了。哪怕考虑到许多茶叶本就卖的贵,尤其是一些好茶,可这茶引也贵啊。

  出口是赚钱,可还得交关税不是,商人还得交其它的商税不是。

  “一年两千万盐税,一千万酒税,茶税两百万,糖税一百万、瓷器也要加税。”

  李世民很简单粗暴的列了个单子,按照这些商品的规模,然后定下一个税额。按着这个额度去征税。

  一年光是这几样商品的引税就三千多万贯了,还有工商税、常关税和海关税等,一年还能赚不少。再加上租调正税和两税辅税,朝廷的收入还能再创新高。

  王太监心里暗想着,灞上李家经营的产业里,好几样都名列其中,这朝廷一年新加的这大笔税收,李家就要占大半了。

  李世民笑笑,对着王太监道,“你也别替李超心疼,朕只是看不惯李超赚钱这么狠,再说了,依法纳税,这也是大唐子民应尽的义务。朕虽然把这几样商品的税调高了些,但这几样本来就很赚钱,朕不过是跟李超分杯羹,他也只是少赚了点而已,并不是就不赚钱了。”

  “他依然赚钱的很,最赚钱的这些买卖,可都在他家手里。”

  “其实朕还真想抢了李家的产业,不过想想,这些产业也只有在李超的手里才最赚钱。收到朕手里,说不定就黄了。让李超去赚吧,朕在后面收税就好了。”

  王太监提出一个问题。

  “陛下,赵国公简直是财神转世,赚钱的本事无人能及。但是,灞上李家如今已经如此有钱,他们家还拼命赚钱做什么?”

  李世民看了王太监一眼,然后缓缓道,“李超是个喜欢舒适的人,当然,他现在赚的钱还有他的产业,早够他舒舒服服过一百辈子了。他现在还在拼命的赚钱,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要开发经营他的那些领地,然后让他的儿孙以后也能世代舒舒服服。”

  “赵国公可想的真够长远的。”王太监道。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