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2章 中日对赌国运之战_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2章中日对赌国运之战

  洋务运动的失败有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那就是中日甲午战争。

  苏晨每每想到在国运对赌之战中输给日本,就不免心情格外的沉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甲午战争对中日双方都影响深远,是两国历史重要的转折点。

  对于中国来说,甲午战争的惨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但也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让国人开始思考怎么才能拯救中华。

  对于日本来说,大清国的巨额赔款极大的促进了日本的崛起,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但也导致日本军国主义恶性膨胀,为日本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种子。

  “1894年三月,一个初春的夜晚,紫禁城内上书房灯火未熄,光绪皇帝仍在批阅奏折。”

  “光绪亲政的时候,也恰逢晚清历史上难得的一段好时光。”

  “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各地洋务蓬勃发展,连和西方列强的外交也出现了暂时和好的局面。”

  “所谓同光中兴,给这个已经开始腐烂的王朝带来了一抹生机。”

  “这个夜晚,一封由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递上的奏折出现在了光绪的案头。”

  “北洋海军刚刚出巡南洋归来,李鸿章上奏朝廷,痛陈北洋海军舰船与装备已经开始落后的事实,向海军衙门申请,即使短期内不购买快船,也应为主力舰安装先进的速射炮。”

  “这样的奏折光绪并不陌生,在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后,李鸿章多次上书,要求更新海军装备。”

  “然而,朝廷的财政收入却捉襟见肘,没有足够的财力购买海军装备。”

  “再加上帝师翁同龢素来与李鸿章政见不和,每每为此事争论。”

  “犹豫中,光绪帝只给了一个五个字的批示,该衙门知道。”

  “奏折石沉大海,很少人注意过它曾透露出的危险信息。”

  “那就是西洋各国船式日新月异,即便日本蕞尔小邦,也能节省经费,添置巨舰。”

  “中华自十四年北洋海军开办以来,迄今未添一船,恐后难为继。”

  “1894年,农历甲午年,在大清朝和它的邻国日本之间,一场改变国运的战争即将打响。”

  翁同龢:悔不当初啊!我不该因为个人恩怨就罔顾大清国利益于不顾,要不然大清国也不会在甲午战争中惨败。

  他因为与李鸿章不和,就以节省财政支出为由,奏请皇上暂于两年内禁止南北洋购买西方的军舰和枪炮。

  正是因为他的这份奏折,才导致北洋舰队错失更换装备的绝佳时机。

  日本在购置西方新型军舰枪炮的同时,北洋舰队却因为没有钱无法更换。

  最终甲午战争惨败的结果,让大清国所有臣民呜呼哀哉。

  此刻他唯有深深的后悔,要是当初没有那份奏折,大清国的局势也不会像现在这么糟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