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30章 与天下大势逆流而行的李牧_人在秦时,浪到失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30章与天下大势逆流而行的李牧

  李牧坐在大帐中,一股无言的孤独感笼罩了他。

  昔日与庞煖论天下大势之时,他曾言,天下大势在秦,合纵是唯一有机会逆转天下大势的机会。

  而合纵的失败,也就将意味着天下大势再不可逆转。

  想不到,一语成谶。

  李牧深深地感觉到了这虚无缥缈的天下大势的恐怖之处,上天仿佛都在眷顾着秦国一般,至少近几年秦国都是风调雨顺的,与之相对的赵国却时不时出现些旱灾致使赵国只能日渐积弊。

  如今,两国交战,且不论两方军力,光是两方的文臣武将的差距,就犹如天堑。

  秦国上下一心的文臣在后方调配军资,函谷关、蓝田大营、武关等多处与魏、楚等国接壤之地都有名将把守,在这种情况下秦国还能抽调出王齮、王翦和张机三人分三路与赵国作战,三人麾下又有数不尽的年轻俊才效力。

  而他呢,身边只有司马尚一人可以托付。

  他本以为自己可以力挽狂澜,但身边只有司马尚的他,却意识到他只不过是在天下大势中逆流而行的愚者罢了。

  如果说扈辄的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赵国南线全面崩溃让李牧的战争目的从击退秦军,变成了如当年的郸邯之战时一般拖垮秦军,直至其余诸国援军至,那么第二条、第三条噩耗的传来,无异于让他陷入了绝望之中。

  第二条噩耗是李牧的嫡长子李汩传来的,李汩带着两个弟弟和一众孙辈们留守雁门郡。

  李汩传来消息说,代地三郡遭遇了粮荒,秦军攻占代郡后并未向雁门郡和云中郡进兵,而是就地发放粮食收揽民心。

  没有人比李牧更懂如何收揽代地百姓的民心了,一是靠展示自己的武力,利用代地百姓的慕强心理使得代地百姓听令。

  但同样作为人,代地百姓终归也是希望过上好日子的。

  有一个能为他们着想,在他们饥寒交迫时牺牲士卒的军粮来接济他们的国家,谁又能不动心呢?

  若是代郡百姓归心,那十五万回代的代地边军又会如何?

  李牧刚刚开始忧虑这个问题,下一条噩耗就替他解决了这个问题。

  严格来说,这个问题是赵国群臣替他解决的。

  留守郸邯的将军是李牧的次子李弘传来了消息,赵国群臣断了那十五万代地边军的粮饷,没收了十五万代地边军留在了郸邯的军粮,并在私下里已经将其认定为叛军,不允许进入任何赵国境内的城邑休整,不允许任何赵人给予他们补给。

  李牧双目通红,眼中满是杀意。

  他是真的想杀光那帮虫豸啊!

  本身赵代离心,好不容易在他的引领下,在赵国面临空前的灭国危机的时候,两方站在了一起,结果因为太子迁一党的口不择言而使得赵代彻底离心。

  这也就罢了,至少这些代地边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