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17章 真定_风起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统合在一起,编为牛录分为八旗,也就是之后的蒙古八旗。

  崇德二年,也就是崇祯十年的时候,增设汉军旗为二旗,旗色玄青。

  截至目前为止,清廷共有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两旗,共一十八旗,也就是一十八个固山。

  按照牛录三百,甲喇一千五,固山七千五来算,十八个旗也就是十三万五千人。

  当然,清廷如今拥有的兵员自然不是这个数目。

  清军十八旗之中每个旗的人数都不尽相同,人数有多有少,有强有弱,自然是不可能刚刚好是满编。

  “呜————”

  低沉的角号声响起,没有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没有惊天动地的呐喊声。

  真定城下,那些原本隐藏在盾车之后与城上守城明军对射的清军甲兵也有了动作,他们放下了手中的弓箭,握住了腰间的顺刀,扣住了厚厚的牛皮盾牌。

  守兵先行,步甲跟行,马甲随后,护军压阵。

  一众清军的军卒有条不紊的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顺着云梯向着真定的城上攀登而去。

  所谓护军,其实就是白巴牙喇,也就是白甲兵。

  内穿锁甲与棉甲、外照着打磨抛光的亮银明甲,白甲者,共穿三层重甲,携重弓,带顺刀,持虎枪,配圆盾。

  老奴时期,后金每牛录抽丁口一百,选白巴牙喇十人、红巴牙喇四十人,黑营兵五十人。

  白巴牙喇和红巴牙喇便是后世满清护军与前锋营的前身。

  黄台吉即位之后开始逐渐改革军制,根除弊病,白巴牙喇和红巴牙喇等制度也因此逐渐被废除。

  天聪年间,黄台吉建立巴牙喇营,将各旗的巴牙喇集中管理,每旗均有巴牙喇营。

  巴牙喇营的主官为巴牙喇纛额真,天聪八年改称巴牙喇纛章京。

  鹿鼎记之中的鳌拜,原先便是镶黄旗的巴牙喇纛章京。

  清军改了名,但是明军还是照旧将这些护军称为白甲兵,或是精兵、锐兵。

  那分得拨什库大马金刀的站在城下,他根本不担心自己的安全,他身上不仅穿戴着三层的重甲,周围还有手持着牛皮盾牌的甲兵。

  城墙之上的明军已经被射的抬不起了头来,根本不敢出现在垛口。

  只要一出现垛口,就会被城下早已经是挽弓搭箭,严阵以待的清军步弓手一箭毙杀。

  数十步的距离,正是清军步弓手手中重弓的最佳杀伤范围。

  他们从白山黑水之中走出来之前一直过着渔猎的生活,长久的渔猎生活,让几乎每一个成年的满族男子都拥有不俗的弓术。

  三四十步的距离,他们甚至可以轻而易举的射中敌人的面门和咽喉等要害的部位。

  也正因为如此,在野战还有攻城守城之中的对射期间,清军一直占据着极大的优势。

  真定城上明军的正军本就不多,起初交锋的时候,守城的明军依据狭窄的垛口和清军对射,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