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16章 戊寅之变_风起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沉默的顺着官道埋头向前。

  队伍之中的气氛沉闷的可怕,他们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他们身上的军服布满了风尘。

  十月二十二日,在洪承畴、孙传庭的带领之下,众军誓师出关,进入山西,向着北地一路赶去。

  一晃已经是过去了二十余日的时间,这一路上没有任何敌人,也没有人的变故,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鼓噪乏味的行军之中。

  这个时代没有汽车,更没有火车和飞机,哪怕远隔万里,大军行进的时候往往能够依靠的只有双腿。

  陈望执鞭握缰,骑乘着枣红马跟随在曹文诏的身侧。

  行军的序列他所领的汉中军,就紧跟着曹文诏所领的镇兵之后。

  眼下不需要担心敌人来袭,普通行军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给中低级的军官,陈望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在曹文诏的身侧。

  跟在曹文诏的身后能够学到很多,不仅仅是为人处事,还有军略和战法。

  陈望原本觉得自己了解的已经很多,但是在听了曹文诏的讲解之后,又觉得自己了解实在是太少了。

  何时出战,怎么出战,调兵遣将都是一门学问。

  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很多时候,将领往往没有时间去思考。

  而是要凭借着直觉和经验来迅速的做出判断。

  “前方是何处?”

  曹文诏勒停了座下的战马,举起了手中的马鞭,询问道。

  “回禀将军,再行十里,就出徐沟的地域,要进入榆次了。”

  曹鼎蛟紧拉着手中的缰绳,也一起停下了马来,回答道。

  “徐沟……”

  曹文诏微微皱眉,现在十一月初九才刚要过徐沟,他们现在行军的速度比起预计之中要慢了不少。

  这样算下来,起码要到月底,才能抵达京师。

  “徐沟?”

  陈望看着皱眉无言的曹文诏,他知道曹文诏应该是想着北地和朝廷的情况。

  卢象升和杨嗣昌之间的斗争已经是放在了台面的之上的事情。

  两人之间,卢象升主战,杨嗣昌主抚,已是势同水火,难以化解彼此之间的仇怨。

  这些时日从京师的战况传来的并不算好。

  朝中的不合似乎正愈演愈烈,卢象升与高起潜意见相左,两人决裂分兵。

  十月十四日的时候,卢象升在巩华城领宣、大、山西三路共两万余名军兵誓师出征。

  而后卢象升率兵至顺义,与清军遭遇,先胜后败。

  杨嗣昌因此与卢象升再生矛盾,朝廷官员皆是知晓内情。

  卢象升斥责杨嗣昌沮师养寇,杨嗣昌则是骂卢象升轻敌浪。

  十月二十五日,清军开始进攻北京城,卢象升领兵拒战,鏖战近十日,清军受挫方退。

  清军绕北京至涿州,八分其军,沿太行山、运河,顺京西至山西大举侵略。

  最新的探报,清军主力已到良乡、涿州,随后分三路南下,一路由涞水攻易州,一路由新城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