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章 大明的敌人_大明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都叫李景隆一人给说了去。

  这厢,走到街上的李景隆目光迎着驱马而来的朱允熥,当即出声:“臣下曹国公李景隆,见过允熥郡王。”

  按理说,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这么算,他就是朱允熥的表哥,但却是以朝廷官身礼敬。

  朱允熥淡淡的扫了李九江一眼,在马背上侧过身下,后面孙成已经伸手搀扶着他下了马。

  到底都是有心思的人。

  朱允熥走向李景隆,心知对方本已先生的身份,该是在府上坐等自己到来,却还要出府迎接,所为的必定是自己和朱允炆的身份而已。

  他双手抱拳作揖还礼:“学生朱允熥,见过国公。有劳国公出府远迎,允熥受宠若惊。”

  李景隆挥挥手,一脸的淡然:“这是哪里的话,朝廷的规矩总还是要守的。”

  说着话,李景隆外头看向后面的马车。

  再看向朱允熥,轻声道:“允炆在马车里?”

  朱允熥点点头,回身便见朱允炆这时才姿态悠闲的走下马车。

  李景隆自然又是上前一番热切,随后又领着朱允熥和朱允炆二人,见过曹国公府的人。

  最后,方才是带着两人,进了国公府的书房。

  ……

  朱允熥承认,自己对李九江的看法有些偏颇有失公允了。

  至少在如今的他看来,李九江在兵法上还是有些门道和真本事的。

  尽管今日只是第一堂课,但李九江却是全程掌握节奏,用朱允熥完全能够掌握的节奏详尽介绍了大明军伍情况以及诸军配合。

  甚至,最后还浅讲了一下,主要针对漠北元人时,大明应当如何安营扎寨,如何行军布阵。

  至少,在现在的朱允熥看来,李九江或许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军大帅,但肯定会是一个合格的行军布阵的高手。

  此时已至正午,李景隆说出了这小半日课程的总结语:“因地制宜,与敌对阵,势无常态,当用兵如水,不拘泥于一味。如此,便是天险沟壑深渊,也可临敌而不惧分毫。个中滋味,你二人往后当多加思索,若有机会,行于军阵之上,方可琢磨投了其中道理。”

  朱允熥轻轻点头,结合着李景隆先前所说的几则例子,细细品味,对此感悟倒是有所加深。

  趁着这番空闲,他不忘侧目看向一旁的朱允炆。

  只见对方颇有些龇牙咧嘴,愁眉苦脸的样子。

  李景隆下了定语之后,转身端起身后的茶盏,细细一嘬,提溜一声发出舒畅的声音。

  能为未来的大明皇帝授业,李景隆觉得自己现在已经站在了人生巅峰上。

  一口茶汤下肚,只觉得浑身舒畅。

  他低头看向面前的两人,心中思虑流淌。

  允炆虽年长一些,平素也多有纯孝贤名传出,但似乎对兵法军伍之事,学的颇为艰难。

  倒是小一些的朱允熥,平日里看似性格内敛,秉性懦弱,但在兵法军伍之事上,却常有让自己欣喜的言论发出。

  这时,李景隆不由好奇的开口询问道:“今日不过是让你二人,知晓了我大明如今的军伍情形。行军布阵,安营扎寨,是门大学问,往后你二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说道此处,他已然转口:“但是,我想问问伱二人,对我大明如今的敌人如何看?我大明朝雄踞中原九州,敌人在哪里?若让你们应对之,又当如何出手?”

  这算是李景隆突如其来的一个问题。

  问完之后,他便姿态轻松的端着茶盏,看着面前两人,心里倒是没有对二人能做出何等高见抱有期待。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朱允熥对这个问题,倒是已然皱眉思索起来。

  这时,旁边的朱允炆已经开了口,端的是豪迈不已,好似有气吞日月之势。

  “我大明威加海内,四方皆服,便有撮尔宵小贼子作乱,以王道仁义驯化,自可解忧!”

  ………………

  各位彦祖亦菲们,求推荐票、月票、打赏啦~~~(*`*)人(*`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