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4章 猜忌之心_大明第一能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

  若非是如此,朱元璋也不会如此看重李洪,且一直想办法让他领兵。

  如今的大明实在是太需要出现一个正值壮年,又可堪大用的将领了。

  且朱元璋还清楚,李洪不仅仅是自己有着才能,更是能替朱元璋培养出更多可用的人才。

  以朱元璋的眼光来看,无论是王二还是蓝玉,皆都是可造之材,只是欠缺历练。

  朱元璋不清楚,即便是没有李洪,未来的蓝玉依然能成为洪武中后期的武将之首,还以为蓝玉真就是李洪一手挖掘出来的。

  毕竟这种事情十分正常,朱元璋他自己就是这样的,如今大明的整个武将班底,可以说有大半都是朱元璋的老乡,现在的赫赫威名,其实都是一场一场的战役磨练出来的。

  便如现在的三边总制汤和,便是濠州钟离人,和朱元璋不仅是同乡,而且还是在一条小街上长大的兄弟。

  只不过童年时期的汤和可比朱元璋要风光多了,且早早便有雄心壮志,在嬉戏玩耍时,喜欢统率群童,练习骑马射箭。

  至正十二年,还是个少年的汤和带领十多个壮士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他因作战勇敢而被封为千户之职。

  而那个时候,朱元璋可还在皇觉寺当小和尚敲钟化缘呢,甚至于,还是汤和想起了这位童年一起玩的小兄弟,自己混成了千户便想着照拂一下,因此写了一封信,让朱元璋过来投奔自己。

  虽然朱元璋绝非凡人,刚一加入红巾军,立刻便像是开了挂一般,扶摇直上,平步青云。

  入伍没有几天,朱元璋便因功被提升为镇抚之职,级别在汤和之上。

  而从这里,便又看得出汤和的不一般来。

  若是换了别人,遇见这种事情,很难说心里不会有些不平衡的想法,别说朱元璋是汤和介绍进来的,当时红巾军的诸将大多是朱元璋的同辈,一个个都尚且不肯居于朱元璋之下呢,反倒是汤和,却是认真谨慎地听从指挥。

  这份心性便已非常人所能及,同样,也正是因为这份心性,汤和成功的逃脱了朱元璋的清洗,成为了少数的几位寿终正寝的开国元勋。

  “李巡抚,圣上亲谕,让我在此配合你!”

  在来此之前,李洪甚至已经做好了会被这些边军将领针对的打算,却未想到,第一个见到的汤和,对他的态度虽说不上热情,却也十分有礼。

  “汤总制言重了,谈不上配合,只是过来看看能否有帮得上忙的地方!”

  汤和没有说话,他没有针对李洪,是因他心性异于常人,但想让他上赶着巴结李洪,那确是想都别想。

  别说李洪算起来只能是他的晚辈,也不说身为武将和文官之首李善长天然的矛盾,单单是自己这个三边总制的头上突然多了一个甘陕巡抚,便已经足够让汤和对李洪有意见了。

  李洪见汤和不说话,气氛一时间稍微有些尴尬,先是干咳了两声,随后主动问道:“汤总制可知道那边的情况?”

  李洪所问的,自然便是前线战事以及王保保和其麾下北元残部的消息。

  汤和也是一一道来道:“王保保此人素来桀骜,与元顺帝一向不合,元顺帝将其任命为中书右丞相,并屡次召他入援,但王保保却不听从调令滞留西北,并未奔赴应昌!”

  应昌,便是后世的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也是明军攻破元大都也就是北平城后,北元逃回草原上暂定的国都。

  而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则可以说是元朝最后一任皇帝,再之后的元朝便只能称为北元。

  因元顺帝一开始为傀儡皇帝,且元朝的灭亡除了起义军以外,也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元朝内乱,所以元顺帝的猜忌心十分严重。

  洪武二年,也是至正二十九年,明军攻破元大都,其间许多大臣进谏速奔和林,结果元顺帝却不肯采纳,直接逃到了应昌。

  算是主动放弃了反攻中原的机会,而王保保正是看透了元顺帝的猜忌之心,这才迟迟不肯追随,反而是像是孤注一掷一般,带着残部一直留在西北一带。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