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7章檄告天下_登基吧!大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蒙古狰狞,大军南寇,陷济北三府八州,欲夺破邳州,而临江淮,毁我衣冠,奴我军民。」

  「泰不才,虽未得朝廷招抚,但承太祖血脉,深知职责所在。今若弃邳州而不守,胡虏必乘胜鼓而南,则江、淮必亡!」

  「吾等遗民,安忍吾族,为胡虏屠戮。」

  「至此国难,泰虽力微,愿为国之长城,吾族之藩屏,坚守邳州,使虏不敢越齐鲁而取江淮。」

  「今泰与诸军盟誓,竭力保国,康慨赴国难,然蒙古势大,邳州孤立无援,檄文至处,望朝廷令泰之苦心,发兵增援,愿天下军民,豪杰勇士,群起响应,共抗蒙古!则大业可成,旧疆可复!」

  赵泰朗声宣读檄文,大意就是说,蒙古人打来,他本来可以弃城而走,但是为江淮百姓和大宋朝廷,决定坚守邳州。

  这时赵泰读完檄文,诸军明白自身责任,顿时纷纷高举兵器,齐刷刷的喊着口号,要坚守邳州,打退蒙古。

  城下将士欢呼,王宾等人看着这一幕,也觉得军心可用,只是希望南宋,不要浪费了,忠义军将士的付出。

  在赵泰发出檄文,决定坚守邳州之际,临安朝廷还未决定是否增援赵泰。

  不过南宋这边,也不是没有明白人。

  蒙古将要南下,坐镇开封的全子才,心中十分不安,一再给赵葵上书,希望能退回淮南,不过赵葵却令他继续坚守开封。

  上次全子才折损了三万兵马,本来是要被一撸到底,可是郑清之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隐瞒了淮西军真正的损失,临安朝廷考虑到全子才收复开封有功,依旧让全子才权知开封诸军事。

  蒙古南下,全子才得知临安还未招抚赵泰,心中便很焦急,他见济南、东平的李璮和武仙都没有抵抗,担心赵泰也会放弃邳州。

  若是赵泰舍弃邳州,那么蒙古人就能直接进入两淮,届时不需蒙古进攻,开封就会因为缺粮,而不战自溃。

  因此当赵泰的檄文传到开封,全子才看完檄文后,不禁感叹,「赵国瑞真乃国士也!」

  同全子才一样,松了一口气的,还有身在楚州的赵葵,他十分清楚两淮的精锐都顶到了开封一线,若是赵泰不守邳州,蒙军就奔着他来。

  现在看见赵泰发誓要坚守,赵葵也松了口气,不过蒙古势大,他担心赵泰顶不住,所以急忙又写了几封书信,希望赵范劝说郑清之,

  赶快制定对策。

  在两淮民间,百姓们看见赵泰的檄文,不禁对这个挡住蒙古人,为他们守卫边境的赵泰,提起了兴趣。

  百姓和士绅们一了解,得知了赵泰的经历,还有他宗室的身份,便对赵泰充满了好奇,民间开始出现许多关于赵泰的故事,百姓们逐渐把他当成了英雄人物,都为他的行为喝彩。

  南宋这边因为内部的问题,对于即将到来的大战,反应迟钝,忽必烈派出前锋向邳州侦查,得知赵泰居然没走时,却动作迅速起来。

  十二月初,蒙军前锋沿着运河南下,很快就进抵邳州北郊。

  当蒙军前锋窥视邳州城防时,心中都不禁奇怪,这邳州也不是什么大城,那赵泰怎么敢抗衡蒙古大军。

  在发现邳州城池不高,原本宽阔的护城河被冰冻住,失去了保护邳州的作用后,蒙古骑兵立刻飞报忽必烈。

  在滕州的忽必烈,得知邳州情况后,怕赵泰熘走,立时率领大军直扑过来。

  十二月初五,天气放晴,邳州城头,留下来坚守的士卒,正忙碌的搬运箭失、擂木、石块、火油等物。

  城墙上,神臂弓、弩床一字排开,负责使用这些器械的士卒,正在军官的指挥下检查器械。

  在城上忙碌时,城墙背面也没闲着,工匠们正将一根根木材组装起来,于城后布置了上百架抛石机。

  这时,守军正在忙碌,忽然城头一阵警钟大作,紧接着便有士卒惊呼,「蒙古人来了!防御!」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