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九十八章试行科举_扬锋汉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答应每隔一年来学宫讲学三个月,顺便到学宫看看书,学宫收藏的那些书籍让他眼热不已,届时他会带孔府的弟子一起前来交流学习。

  孔懿提了个建议,他认为学宫不同于学庠,如果连蒙童都教授的话就达不到学宫的目的。在杨安玄的大力推广下,如今县县都有学庠,有的郡中甚至有学院,基层教育完备,如果学宫也收录蒙童有些大材小用了(当时构思有误,借孔懿之口改进)。

  这条建议得到郭高、王志等人的赞同,杨安玄从善如流,决定广业堂除了杨愔等人外不向外招收蒙童。学宫主要在崇志堂招收有一定水平的学子,人数增至一千二百人。

  修道堂则专为大儒弟子和学庠教师开设,修道堂的学生亦可兼任崇志堂的教师,招收四百人。学堂留有一定的空缺,可以让后来者有就学的机会。

  学生通过考试录入,也可由各郡县学庠推举优秀的学生入学。杨安玄提出,各州选送的学生不应有汉夷之别,治下皆是百姓,鼓励各族子弟入学。

  孔懿鼓掌赞叹道:“先祖曾云有教无类,安玄得之矣。”

  与郭高等人商议后,襄阳学宫决定六月十八日正式启用。学宫内有郭高、淳于综、祖伟(原祠部郎中)、王志、陆明、陈达等知名大儒十七人,他们的弟子和朋友有六十八人,可谓人才济济。

  淳于综多次写信给杨安玄要求回襄阳学宫教授,杨安玄只得答应;便连梁州别驾冯立也表露出愿弃官入学宫教授弟子之意,杨安玄忙去信称“学而优则仕”,为官一方也可教授弟子造福百姓加以安抚。

  襄阳学宫按照古礼,进学学子只需束脩数条便可入学,对于家贫之人学宫免费发放书籍、纸笔等物。崇志堂每月一试,按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成绩奖赏粟米四石,中等为二石,下等则无,连续五次考试为下等,失去就学机会;每年有一次升堂策试,合格者升入修道堂学习;修道堂的学生每月六石粟米,可一心就读,亦可兼任教师,郭高等大儒有权推荐修道堂的学生到官府任官吏。

  学宫提供免费午餐,每旬休一日,不方便返家的学生可以宿在学宫内,对家贫的学子有相应的补助,入学宫者无需为衣食而忧,可以安心读书。

  杨安玄为学宫投入了大本钱,寄以厚望,希望通过学宫的出现改变九品中正取士的方法,逐步推行科举制。

  …………

  六月二十六日,朝廷接到雍公杨安玄的上疏,奏疏中杨安玄禀报了筹办襄阳学宫的情况,称依照朝廷颁发的宋公所奏《八项事宜疏》--第六条兴办学庠,在襄阳兴办学宫,招收官员门阀以及寒门子弟入学,孔夫子说过有教无类,愿意入学者襄阳学宫皆尽力接纳。

  宋公所奏的《八项事宜疏》中第五条称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