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零五章大浪隐伏_扬锋汉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同族沈预告发,沈警与四子遇害,而沈穆夫五子沈渊子、沈云子、沈田子、沈林子与沈虔子在其父被诛之后先行逃离,避开此劫。

  沈氏五子夜行昼伏,躲避官府追缉,矢志杀沈预报仇。五子之中以老四沈林子最为聪慧,时年仅有十三岁的沈林子敏锐地察觉到北府诸将放纵部下掳掠,唯有刘裕军纪严格可成大气。

  趁刘裕驻师山阴,沈林子前去自首,流涕哽咽道:「妖贼扰乱,仆一门悉被驱逼,父祖诸叔,同罹祸难,犹复偷生天壤者,正以仇雠未复,亲老漂寄耳。今日见将军伐恶旌善,是有道之师,谨率老弱,归罪请命。」

  刘裕被沈林之的话打动,暗中收留沈林之兄弟五人,大军回归京口之时将沈家兄弟带回。

  …………

  建康,桓玄收到桓石康的奏报,得知杨安玄回师襄阳,荆州危机解除,紧崩的心弦松驰下来。

  多日未举办酒宴,桓玄召聚桓谦、卞范之、王谧、殷仲文等心腹于大将军府欢聚,司马道子的会稽王府改成了桓玄的大将军府。

  席间,桓玄问该如何处置桓亮、庾彬等叛乱之人。

  桓谦建议道:「荆州初遭大乱,人心未稳,安抚为上。宜诛首恶,胁从不问。」

  荆州是桓家的大后方,桓玄对桓亮、庾彬等人的叛乱并未放在心上,事实上这几人连风浪都未掀起就被擒入牢中,当即点头同意,只诛杀庾彬、杨道护数人,桓亮贬于岭南,其他人放归。

  卞范之忧道:「臣担心有人被杨安玄所惑,稍不如意便起军反叛,此风绝不可涨。主公要再派精兵平定雍州,安定人心。」

  王谧猜中桓玄的心事,笑道:「平定雍州不过是治标之法。要想

  治本,只需主公早登大宝,大义已定,天下自会归心。」

  殷仲文伏地拜倒,禀道:「臣已拟定加授九锡的诏命,请主公定夺。」

  卞范之也起身拜倒,道:「四月天降日食预兆,天授不取,反受其咎,请主公早做决断。」

  桓玄仰天长笑,道:「天意如此,吾自当顺天行事。」

  在殷仲文和卞范之的劝说下,桓玄加快了篡位的步伐,首先对朝堂百官进行了一番调整。

  琅琊王司马德文解除司徒之职,迁太宰,加殊礼。表面上琅琊王尊崇胜前,其实将司马氏的最后一点权力剥夺。

  桓谦由尚书令改任侍中、卫将军、开府、录尚书事;王谧由中书令、领军将军、吏部尚书改任散骑常侍、中书监、领司徒;桓胤由秘书监改任中书令,桓胤是桓冲长子桓嗣之子,桓谦、桓修之侄;桓修由抚军将军升任抚军大将军,加散骑常侍;卞范之由丹阳尹改任征虏将军、散骑常侍。

  紧接着,桓玄下令重开因战事停开的国子学,命二品官员的家族子弟悉数入学,实际上将这些世家子弟当成人质控制在手中。

  朝中一切安排妥当,桓玄授意卞范之矫诏加其为相国,总百揆、扬州牧;以南郡、南平郡、宜都郡、天门郡、零陵郡、营阳郡、桂阳郡、衡阳郡、义阳郡和建平郡十郡建楚国,封楚王,加九赐,楚国建台置丞相以下官职。

  可笑的是桓玄按程序再三拒绝。第一次朝庭策授,桓玄拒受;第二次廷议策授,桓玄拒受;第三次百官劝进,桓玄拒受;第四次天子「亲降銮舆」,表示桓玄不接受就不当皇帝了,桓玄「勉为其难」地接受了。

  对于桓玄来说,只剩下最后一步禅让了,天下人皆知桓玄篡位在即。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