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二百六十八章文坛盛事_扬锋汉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真美不胜收。

  杨安玄连连点头,赞道:「花溪真不愧其名,果然美若仙境。」

  庾欢指着前面不远处的一处山泉,笑道:「杨太守,此泉名为珍珠泉,相传神医华佗曾在此取水煎药,泉下犹留药香。饮此泉水可以袪病消灾,多有百姓来此取水服用,称之为神泉。」

  杨安玄知道这些典故多半是以讹传讹,寄托着百姓美好的愿望,而人活着,有些念想是好事。

  先期到达花溪的士子听闻杨太守到了,纷纷前来拜见。离讲学尚有二十余天,先期到达的这些士人多是寒门子弟。

  杨安玄举办讲学聚会的目的之一便是笼络这些寒士之心,当然不会摆什么架子,见不少人衣袍单薄,命张锋取来数十件事先准备好的羊皮袍,赠与衣袍单薄之人。

  晚间设宴招待这些士子,杨安玄把盏敬酒,与众人谈天说笑,问寒问暖,得到不少人的好感。

  杨安玄就住在庾欢为他准备的花溪精舍国,接下来几天与前来的士子们一起悠游雅聚,免不了谈经论玄,吟诗作赋。

  「……沸珠跃明月,皎镜涵空天;气浮兰芳满,色涨桃花然……」,被歌女们在水榭中吟唱,在座的士子们手捧美酒,摇头晃脑地听着歌舞,一脸沉醉。

  杨安玄扫看着座中士人,心中暗自得意,这几天自己礼贤下士,得到多数人的肯定,这首抄自李白的诗作一出,又为自己加分不少。

  现在才十一月五日,前来聚会的士子就超过了三百,照这种趋势下去,等到讲学之日人数超过五百亦有可能。

  这几日杨安玄四处游玩,让随行的兵丁山中伐竹,依照地势搭建了许多竹舍出来,很得士子们的喜欢,三五一群聚伙而居。

  让杨安玄没有想到的是,不光是士子们前来,

  有不少名士也闻风而至,眼下花溪温池便住进了荀家的荀歌、陈家的陈达,还有南阳的冯立等人。

  这些人都是名重一方的大儒,在族中讲学,此次前来都带了七八名弟子。言谈之中,杨安玄听出几人有意借机与孔懿辩论,若能压过夫子后裔一头,那在士林中的声望立时会大涨。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曹丕的这句话流传久远自是被时间所检验过,对于荀歌等人的小心思杨安玄不置可否,他属于看热闹不怕事大,于他而言这场讲学影响越大越好。

  孔懿还没有到,荀歌等人便先行挑选楼台亭榭开始讲学,各吸引了不少士子前去听讲辩论。

  那些听讲的士子免不了要争论一番,互相之间谁也不服谁,戾气渐重,而荀歌、陈达、冯立等人本就暗中有争高下之意,花溪温池暗波涌动。

  杨安玄得知后,派人邀荀、陈、冯等人在精舍大厅举行一场公开辩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十一月十日,精舍大厅内座无虚席,便连门外都站了不少人,杨安玄居中而坐,庾欢和丁悦左右相陪,算是主持。荀、陈、冯三人各自在弟子的簇拥下,各自安坐。

  杨安玄刚宣布辨论开始,荀歌身后便站起一个年轻人,对着陈达拱手道:「陈公,孟子曾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请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达是陈蕃后人,陈蕃当年以一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闻名天下,这年轻人是以孟子的话来打脸了。

  杨安玄看此人年纪与自己相仿,神情倨傲,轻声问庾欢道:「庾公,此子何人?」

  庾欢笑应道:」此子是荀歌之侄荀伯子,以博学多才而出名,只是为人有些傲气。」

  陈达当然不可能亲自与荀伯子论辨,以目示意其子起身应对。陈新欣然起身,高声应道:「先祖立志高远,放眼天下……」

  争辩起,据经引典,夸夸其谈。杨安玄先前还听得有味,逐渐发现争辩为辩而辩,贬低对手抬高自身。

  杨安玄心中暗叹,东晋风气谈玄论经,好空谈不务实,于国何益。

  看着争得面红耳赤、听得津津有味的士子,杨安玄觉得自己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空谈的风气。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